广州戏院今昔
        戏院,即大戏院和影画院二者的统称。所谓大戏,是由男女戏班排练演出的传统戏剧剧目。由于演出场面宏大,并使用锣、鼓等乐器伴奏,又被称为“大戏”、“锣鼓戏”。影画院即电影院。电影自1896 年在上海第一次放映以后,迅即风靡全国,在广州更是获得了长足发展。
 
        民国时期,广州的戏院行业十分繁盛,经过统计, 1921年到1938年间,在广州市内,常年营业或阶段性营业的戏院及其位置,如下:
 
        1.大戏院
        包括海珠戏院(长堤)、乐善戏院(长寿里)、太平戏院(丰宁路)、河南戏院(河南)、宝华戏院(宝华坊)、民乐戏院(惠爱路)、南关戏院(太平沙),共7家。
 
        2.影画院
        有明珠(长堤)、中华(西堤二马路)、中山(大九甫)、模范(第十甫)、华民(小市街)、中国(财厅前)、永汉(永汉路)、西堤(西堤)、一新(十八甫)、新国民(下九甫)、大德(中华路)、明星(中央公园前)、民乐(惠爱路)、南关(永汉路)、和平(长寿里)、天星(太平沙)、华民(位置不详)、新华、长寿.中兴、南华和金声画院,共22家。
 
        可见,该时期专门用来上演大戏的大戏院计有海珠、太平、乐善、民乐、宝华、河南、南关等7家:影画院方面,市内平日正常营业的一般维持在十四、五家之多。二者合计至少20余家,广州戏院行业的繁荣情形由此可见一斑。
 
        这些老字号影剧院见证了广州发展极度繁荣的一个历史年代。如今,广州的老电影院已寥寥无几了,哪怕是还放电影,观众也七零八落,是应该值得思考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