粤剧的传播与影响
 粤剧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同时也是岭南文化的一种象征,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基础,对其保护与传承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 
        粤剧又称“广东大戏”,素有“南国红豆”的美誉,在广东、广西、台湾以及港澳地区十分流行,同时在国外广东华侨聚集区都有演出。在明清两代的时候,外省的戏曲班频频入粤进行演出,所以外省的戏曲音乐就传入了广东,于是牌子曲联合江南小调就成为了粤剧的源流。牌子曲在演化中多直接化为粤剧里的牌子曲。现如今被粤剧吸收的牌子曲,约有110首。而江南的小曲小调,如《送情郎》《剪剪花》《卖杂货》《凤凰台》《梳妆台》等,约有百余首。在长期的流传中,由于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,粤剧渐渐具有了地方色彩,逐渐被称为“广东小曲”,最后基本成为粤剧里的曲目。粤剧不但深受广东人喜爱,而且深受粤、桂人民和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华人的喜爱,是中国最先走向世界的剧种。在唱腔上粤剧以板腔体为主,曲牌体作为辅助。在音乐上节奏鲜明、变化灵活、旋律优美,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,而且在生、旦、丑各个行当里衍生出多种流派的唱腔。
 
   粤剧经历了多年的文化洗礼,不管是从曲牌、题材、规模还是唱腔上,各个方面都有大的发展。通过粤剧艺术家们不断地努力,吸收其他剧种精华,也更一步地完善了粤剧,使粤剧更富活力。
 
       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,我国的文化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,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越来越重视。而粤剧作为岭南文化的象征,享有“南国红豆”的美誉,于2009年被申报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,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十分重要。但是,当前由于流行音乐以及现代文化的冲击,广东粤剧逐渐被当代年轻人所忽视。